建政办发〔2023〕14号
建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建平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 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国营农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建平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建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建平县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

(2022—2035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的部署和要求,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宗旨,不断增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加快推进建平气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辽宁省气象局、朝阳市气象局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为新时代建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全面建成精细惠普的现代化服务体系、智慧精准的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开放协同的现代化创新体系、科学完善的现代化气象治理体系。气象与建平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自动化的气象监测更加精密,气象预报更加精准,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全县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内部业务能力

1.完善观测站网布局。逐步在喀喇沁镇阚杖子村、奎德素镇土木营子村等地区等重点区域新建自动气象站,有效填补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空白区域,弥补监测盲区。根据需求会同县相关部门共建气象监测站,共享共建站点的气象观测数据。

2.提高预报预警能力。建立业务人员每周集体学习制度,分享监测预警服务工作经验,查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业务例会研讨成果收集梳理,完善业务手册。每月通报全市业务考试、质量评分等情况,考试或评分成绩在全市排名靠后时,在业务例会中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过程复盘制度,对本县出现的极端天气,每年每类至少完成一次过程复盘,2年内至少牵头组织1次区域天气复盘;建立复盘台账,形成复盘成果集。积极参与市气象局观测预报互动小组,加强各类新型观测资料在预报预警中的应用,尤其是新技术、新资料、新平台的应用和评估。

3.升级业务平台功能。提高气象软件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天气实况的分钟级观测、分钟级显示,实现灾害性天气的自动识别和阈值报警,实现气象产品场景需求的深度融合,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结果本地化应用。通过自动叫应、场景分析、智能决策等方式开展定制化、精细化的气象分析服务。

(二)发展特色气象服务

4.服务建平新定位。充分结合建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发挥气象在建平县防汛抗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形成用得上、看得懂、能扩展的特色业务服务产品。

5.服务乡村振兴。努力做好建平县杂粮、绿色有机果蔬、生态畜产品等产业的气象服务。聚焦全产业链气象服务,助力建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在省气象局对接专家指导下,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全产业链气象服务产品。

6.服务行业需求。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局、烟草局等部门开展合作。捕捉影响烟叶、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的气象因子,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7.提升气象服务效益。挖掘气象服务发展潜力,拓宽服务渠道,开展专业气象服务和气象科技服务,建立与市局相关科室合作机制,提升服务效益。

(三)提升民众气象科学素养

8.推动气象科普有效传播。推进建平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气象部门与县融媒体中心、教育局、科协等相关部门合作,创新科普内容和宣传方式,借助“快手”等新媒体、公共设施等多种平台,积极融入宣发矩阵,实现气象防灾减灾信息速达、深度科普,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助力城市安全发展。

(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9.结合应用场景开展项目研发。促进气象部门与县烟草局开展项目合作,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新型气象保险指数等产品研发。

(五)加强气象法制建设

10.履行社会管理职责。认真落实防雷与升放气球安全监管职责,规范开展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严格升放气球活动审批,加强各项执法检查,推进“执法+专家”模式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充分发挥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

(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11.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交流。“一人一策”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弥补人员短板和弱项,力争未来3年有2人以上获职称晋升。在人员充足的前提下,主动推荐专业技术人员到市局相关科室和直属事业单位挂职交流,有计划地安排新入职人员在入职5年内到市局直属单位实习交流。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职工报名援藏、援疆、驻村帮扶等,或到省局开展交流学习。

12.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推动将人才培养纳入地方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荐符合条件的人选申报地方和市局高层次人才项目工程,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每个聘期内都有1人在选。

13.夯实培训实效。针对本单位的工作短板,每年年初拟定本年度培训计划,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开展入局指导。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派出培训人员在培训结束后需针对培训内容向同岗位人员授课,提升全员业务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则,统筹做好资金、用地等保障。县气象局要加强对纲要实施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开展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作出示范。

(二)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地方气象法规体系建设,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实施公众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加强防雷安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健全气象标准体系。

(三)加强投入保障

加强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各级科技计划实施中支持气象领域科学研究和科研项目建设。将气象高质量发展建设项目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支持基层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按照规定落实基层气象工作者相关待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